作為農民教育工作者,我真切感受到,農民教育培訓這十年,是與農業農村發展休戚與共的“黃金十年”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培訓,我們親歷了偉大變革和跨越式發展,從單一實用技術培訓到職業培訓與中高職銜接貫通,從分散到集中精準,形成了組織化系統化的高素質農民隊伍,農民教育培訓事業高質量發展圖景躍然紙上。
農民教育培訓這十年,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。為解決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“誰來種地、如何種好地”的問題,2014年原農業部和財政部共同啟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,2019年轉型為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。迄今為止,中央累計投入農民教育培訓資金超過159億元。2014年教育部、原農業部印發《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》,職業教育向農業農村延伸,面向務農農民敞開了大門。2019年起,高職擴招培養高素質農民,圓了無數農民的大學夢。
農民教育培訓這十年,取得了顯著成效。構建了實踐育人、產業育人的培育路徑,建立了送教下鄉、農學結合,手機伴隨和農民田間學?,F場學習相結合的培養模式。以農廣校為主體,科研院所、大中專院校、經營主體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合力不斷增強。我們欣喜地看到,高素質農民隊伍數量迅速增加,質量不斷提升,發生了質的變化,入庫學員超過700萬人,其中,年齡36至54周歲的占近70%,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超過50%,規模農業經營戶超過60%,加入合作社或與農業企業建立產業鏈接的超過50%,提供技術指導或銷售支持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的超過70%。涌現出一批優秀高素質農民,比如,黨的二十大代表石玉蓮、向輝、張凌云等,一大批高素質農民成長為全國十佳農民、全國農業勞模、全國三八紅旗手。從2016年起,我國年年發布《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》,展示農民全面發展風采。我們欣喜地見證,農民教育培訓這十年,實現了高素質農民隊伍壯大、年齡下降、學歷提升,“有人種地、種好地”的目標。
作為有幸親身參與其中的農民教育工作者,躬逢其盛,與有榮焉。未來已來,行而不輟,農民教育培訓未來可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