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益事業

        樓上居住樓下就業,銅川耀州區扶貧搬遷“搬”出新生活

        2019-11-07 姚坤森 光明網

          以前,王戰營說起自家的老房子,一直倍感頭疼。家住銅川市耀州區關莊鎮道東村二組的王戰營,家里三間老房年久失修,雨天漏雨、晴天漏灰塵。“為了房子的事以前沒少跑鎮上找領導,現在好了,異地扶貧搬遷政策來了,一家都住進了新房,社區里還有電子扶貧工廠,連就業問題也解決了。”王戰營說。
         
          因為交通閉塞,自然資源有限,積貧積弱成為當地貧困的重要原因。據統計,在耀州區的58個貧困村中,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179戶21877人,貧困發生率12.4%,除因病、因殘致貧以外,缺技術、缺資金致貧占比達46%。如何破除原有資源發展瓶頸和農村經濟落后困局,成為近年來耀州區大力發展農村富民產業的新思考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  社區工廠里工人正在做手提袋繡花工藝 姚坤森 攝
         
          近年來,耀州區制定了深度貧困村《實施方案》,達到每個深度貧困地區有1個社區工廠。家住耀州區關莊鎮的馬莉,由于母親患有長期慢性精神疾病,初中畢業后就輟學在外打工,高額的生活成本使她每月能存下錢并不多,村里在了解到她家的情況后,在社區工廠為她安排了工作。
         
          “如今社區里有了工廠,出了家門在小區里就能工作,雖然現在掙得錢并沒有之前在外地打工時多,但每個月的開支少,租房、水電等生活費用都可以省下來。”馬莉說。
         
          把工廠開在社區里,實現樓上居住、樓下就業,是近年來耀州區在脫貧減貧上的思考。關莊鎮集中安置扶貧搬遷負責人介紹,以前扶貧搬遷,只是簡單的把貧困百姓換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,現在扶貧搬遷不僅要搬得出來,更要留得下來。
         
          耀州區照金鎮高爾塬村村主任張房說,高爾塬村以艾葉加工產業為扶貧支柱產業,艾草產業投資少、見效快,頭年移栽,當年就能見成效,一年可以收兩茬,并且深受養生保健市場的青睞。“按照社區工廠+公司+農戶的模式,村里連片種植了300畝艾草。做到了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上班,帶動了村里30人就業。”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  社區工廠里每個工位上方的“八星勵志”卡 姚坤森 攝
         
          截止目前,耀州區23家社區工廠共吸納就業600多人,通過實施勞動力免費技能培訓,為7658人進行了免費技能和創業培訓,7154名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。按照“就業一人、脫貧一戶”的思路,推廣“八星勵志”扶貧扶志模式,針對精神貧困成因和特點,設立群眾聽得懂能辦到的八個星目,增加貧困群眾內生動力。
         
          為解決好思想動力上的問題,在關莊鎮集中安置區,社區扶貧工廠已改建廠房3600平米,提供了就業崗位170余個,成為社區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新支點。同時,每季度召開一次評星大會,通過員工自評、企業工會初評和評委會綜合評定三級聯評,與愛心超市結合,每顆星對應25積分,獲星職工可以憑借積分卡到愛心超市兌換相應分值物品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