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萬鄂湘副委員長、尊敬的羅豪才會長,
尊敬的蔡名照主任,
女士們、先生們、朋友們:
由中國人權研究會、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北京人權論壇今天開幕了。首先,我代表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!向長期關心、支持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!
北京人權論壇自2008年以來已經走過了六個春秋。六年來,世界各國的人權專家學者、知名人士和人權部門官員每年一次相聚北京,共同探討世界人權理論與實踐的發展,積極推動世界人權事業發展。北京人權論壇已成為探索人權發展模式、交流人權保護經驗和展望人權美好前景的重要平臺,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權合作與交流的重要途徑,成為展示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的重要窗口。本屆論壇以“建設可持續的人權發展環境”為主題,切合了當前時代進步潮流和人權發展要求,必將為推動世界人權事業的新發展提供理論的借鑒和思想的啟發。
女士們,先生們,朋友們:
新中國成立以來,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,中國人權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,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。中國的人權狀況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改善和發展,正是因為中國政府從中國的國情和實際出發,創造性地將人權的普遍性與中國國情相結合,將人類先進的人權理念與中華傳統文化“以人為本”的思想精髓相融合,選擇了適合中國經濟基礎和人文環境的人權發展道路。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:
——秉承以人為本理念,發展經濟保障人權。以人為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觀念,“民為邦本”的思想是中國古代杰出政治家執政理念的基礎。中國政府繼承了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,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,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作為首要發展目標。為實現這一目標,中國政府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,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大局,通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力的增強,成功解決了十三億人的吃飯問題,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,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了切實的保障。
——秉持執政為民理念,改善民生推進人權。中國傳統文化強調民眾是國家的基礎,“政之所要,在乎民心”、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的理念深深植根于華夏文明的土壤。中國政府把為人民謀福祉作為最根本的政治立場,強調發展為了人民、發展依靠人民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要求各級官員牢記自己的使命與宗旨,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。近年來,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就業、住房、教育、醫療、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,投入進一步加大,效果進一步顯現。扶貧開發、基礎設施建設、生態環境保護等與民生相關的各項工作也有了長足的發展,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狀態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。
——傳承和諧發展理念,統籌兼顧落實人權。中國傳統文化強調“和為貴”,要求個人與個人、個人與社會、國家與國家之間和諧相處。中國政府吸收傳統文化的有益營養,把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目標,促進經濟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續性發展,追求社會公平和正義,保障全體公民有尊嚴的工作和生活。為了實現這些目標,中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與中國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政策,統籌兼顧人的各項權利,充分保障全體人民的經濟、政治和社會文化權利。從歷史的角度來看,中國人民目前所享有的包括政治權利在內的各項基本權利的狀況,是歷史上最好的。
女生們、先生們,朋友們:
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從來不是孤立的,而是同人類的命運、社會的發展、國家的強壯、民族的興衰緊密相連的。當前,中國舉國上下都在以極大熱情投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“中國夢”的實踐。“中國夢”承載著華夏兒女的恢弘理想,實現“中國夢”是全體中國人民的熱切追求,也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美好愿望。“中國夢”的精神實質是什么?“中國夢”對世界人權事業發展意味著什么?我愿意借今天這個機會,談一下我的看法。
“中國夢”蘊含社會主義制度的“民主夢”,是人權事業發展必須的政治環境。“中國夢”的實踐,最根本的要求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。民主的本質是監督和制約權力,實現人的全面、自由和可持續的發展。我們追求的民主的夢想,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,是有利于保持國家活力的民主制度,是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、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民主方式,是有利于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民主道路。只有堅持這樣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,我們才能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,實現讓人民當家做主的夢想。
“中國夢”承載依法治國的“法治夢”,是切實保障人權的法制環境。法治是實現“中國夢”的必然途徑。憲法是立國之基、治國之本,也是實現“中國夢”的必不可少的法理基礎。在實現“中國夢”的偉大實踐中,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制,努力追求和充分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。要著力解決人權保障實現途徑,不斷完善在司法、行政等方面的人權保障措施,推動人權保障走上規范化、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軌道,實現人權普遍性原則與特殊性原則相統一,讓人民實實在在地享受應有的權利和自由,為實現“中國夢”提供有效、有序、持續的法律保障。
“中國夢”托起全體人民的“幸福夢”,是改善民生、提高幸福指數的經濟環境。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活得有尊嚴是中國人權理念的基本出發點,改善民生是中國政府一以貫之的施政要務。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”。為實現人民的“幸福夢”,我們要統籌平衡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的關系,全面加強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生態等各方面的民生建設,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。我們要統籌平衡社會各種利益關系,集中主要精力和財力,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。我們要不斷加強公民社會化保障體系建設力度,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,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,為在全社會實現老有所養、病有所醫、學有所教、勞有所得、住有所居的美好目標提供堅實的保障。
“中國夢”激發全體人民的“創新夢”,是公民享有平等發展權的社會環境。保障公民發展權的充分實現,是中國人權建設的重要內容。習近平主席曾指出:“中國夢是民族的夢,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。要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,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,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,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。”在亟需人才、呼喚人才的歷史新時期,我們要在全社會營造健康和諧友好的人才成長環境。不斷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新機制、新體制,不拘一格選人才、用人才,為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掃清一切障礙,保證每個人都有平等參與、平等發展的權利,最大限度地激發全民族的創造活力。
“中國夢”造福世界人民的“和平夢”,是保障人權的國際安全環境。習近平主席說,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夢,不僅造福中國人民,而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。當今,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,世界經濟全球化、文化多樣化、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,國際力量對比進一步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。但是世界并不太平,各國發展仍不均衡,局部沖突不斷發生并加劇,戰爭陰云不散,不安寧因素威脅著世界和平。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,造福于人類和平的“中國夢”順應了時代要求和世界潮流,同時,“中國夢”的實現也需要國際和平安全環境作保障。中國政府將堅持主權與人權的統一,反對任何國家借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,主張遵循主權平等和不干涉內政的原則,尊重人權普遍性原則,恪守國際人權標準,通過國際合作保護人權,保證區域安全,促進世界和平。
女生們、先生們、朋友們:
世界是豐富多彩的,各國的人權觀也不可能千篇一律。因此,多元和包容是人們求同存異、增進共識的基礎。我相信,通過大家接下來的坦誠交流和研討,我們一定能收獲許多令人欣喜的新成果,為人類的進步事業積聚正能量,為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推動力。
最后,預祝本屆論壇圓滿成功!